电话 400-8385-789

肉牛产业下一个风口?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9-03-15 10:59:32   来源:    0

1 概述

2018年,我国肉牛业在产能不足、消费需求强劲、打击走私力度加大及非洲猪瘟入侵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养殖效益总体好于往年,但国内大中型肉牛企业养殖环节薄弱的问题依旧突出,饲养与管理人员从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未有明显改善。由于全国环保管控力度不断升级,各地政府纷纷发布“秸秆禁烧令”,积极开展秸秆禁烧行动,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得以缓解,促进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和农区养牛成本的下降。现阶段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处于“尴尬期”,主要表现在投资热度持续高涨而投资回报率总体偏低。牛肉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品牌消费意识继续增强,新型零售业态迅速发展,但肉牛引种项目的落地实施面临瓶颈,缺乏与终端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其最大痛点。

2  数据分析

2.1 存栏量

 

2017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7236万头,较2016年减少205万头,同比降低2.8%,结束连续六年的增长态势,但仍比2009年增长22.2%(见图1)。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年肉牛存栏数量位于前十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但河南、四川、吉林等省份的肉牛存栏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河南省肉牛存栏数量连续两年下降,2017年较去年同比降低12.9%。

2.2 出栏量

 

2017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5161.9万头,较2016年增加51.9万头(见图2),同比增长1.0%,比2009年增长12.2%。

 

从表2中看出,2017年我国肉牛出栏头数前十名地区中有河南、四川、云南省的肉牛出栏头数减少,河南省肉牛出栏数较去年减少70.2万头。近几年前十名排位变动不大,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肉牛输出带。

2.3 牛肉产量

 

2017年我国牛肉产量为726.1万吨,较2016年增加9.3万吨,同比增长1.3%,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见图3)。

 

如表3所示,2017年牛肉产量前十名的肉牛产区中,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的产量下降。其他省份均略有增加,前十名牛肉产量之和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9.5%。

2.4 进出口量

 

2018年,牛肉进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牛肉进口量106万吨,同比增长51.42%,出口0.4万吨,同比减少33.33%。

2014年,我国牛肉进口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加拿大、阿根廷和哥斯达黎加等共6个国家,之后几年,我国陆续开放了其他一些国家的牛肉进口准入,2018年我国牛肉进口来源国包括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斯达黎加、美国、南非、乌克兰、墨西哥、匈牙利、蒙古等14个国家,相继也有新闻爆出英国、爱尔兰、法国的牛肉也将获得中国市场的准入资格。

2.5 牛肉价格

 

2018年我国牛肉价格保持在63元/kg以上,全年平均价格为65.2元/kg,同比增长3.05%。相较于2017年的牛肉价格,2018年月度牛肉价格均创该月份历史新高,2018年12月份去骨牛肉价格达67.9元/kg,全年牛肉价格涨幅为4.7%,而2017年牛肉价格涨幅为1.1%。同时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下半年牛肉价格涨幅明显大于2014-2017年牛肉价格的涨幅。

2.6 牛肉消费量

 

2017年我国人均牛肉表观消费量为5.8kg/人,同比增长2.8%,比2008年增长29.7%,人均牛肉消费量连续七年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

3  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3.1  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架子牛季节性规律变化特征减弱

2018年全国育肥牛价格约28~30元/kg,同比增长17~20%。架子牛价格约30~34元/kg,同比增长11~13%。全国牛肉均价达65.2元/kg,同比增长3.1%。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以往,2018年全国架子牛价格所呈现出的“  曲线  ”型走势明显减弱,价格回落幅度减小是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意味着持续加大的牛源供给压力,促使架子牛行情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正在逐渐变小,其价格走势几乎摆脱了牛肉消费淡旺季转换的约束,全年保持高位坚挺。纵观全年,商品牛源紧张、消费需求强劲、打击走私力度加大及非洲猪瘟入侵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联合促成了现阶段国内肉牛市场行情特点,而产能不足则是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且在短期内难以破解的瓶颈问题。

3.2  外来产品入境的合法化进一步推进

不断加强非法走私打击力度与持续推进外来产品入境的合法化,是当前我国肉牛业外贸发展的主要安全战略措施。

2016-2018年,我国海关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连续三年开展“国门利剑”打击走私联合专项行动,明显加大对于走私活牛及牛肉等冻品的监管打击力度,可谓是重拳出击,成效显著。另一方面,我国对于肉牛相关产品的进口政策也在逐步放宽,从近五年数据看,2014-2018年全国牛肉正关进口年均增长率约为37.3%(n年数据的增长率=[(本期/前n年)^{1/(n-1)}-1]×100%。),获得进口准入的国家由6个扩充到14个。而对于推动东南亚地区活牛入境的合法化也有实质性进展,2017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云南省在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确定了德宏和西双版纳两个自治州为首批试点区域,并由“大康农业”与“云南城投”等企业牵头,于2018年1月正式启动了我国首个“跨境肉牛隔离屠宰项目”,项目分三期完成,总占地417.72亩,总投资规模为 17亿元,设计屠宰量约为50万头/年。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东南亚边境活牛交易市场,暂时性缓解国内牛肉产能不足压力,同时也将导致正关牛肉进口数量的进一步增长。

3.3 饲草料成本较往年有所下降

2018年,国家再次发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环保管控力度再次升级,“秸秆禁烧令”的执行与督查越发严格,私烧秸秆行为者将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同时国家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县超过1000个。全国各地对秸秆还田和离田机械化打捆作业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奖励)额度约在20~50元/亩。在政府引导下,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得以有效缓解,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促使饲草价格回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粮食主产区饲草价格下降明显,而南方地区由于耕地结构和气候等原因制约,干秸秆收集难度较大,价格下降并不显著。另一方面,2018年国家继续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将实施规模扩至1000万亩以上。在主推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品种,全国饲草结构优化调整方略稳步推进。总体来看,2018饲草料成本较往年有所下降,对于肉牛养殖业而言不失为一大利好讯息。

3.4  精耕细作下的养殖从业群体,收获良好效益

受市场价格高位坚挺与饲养成本下降等利好因素影响,国内肉牛养殖业迎来了良好发展契机。2018年,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继续对部分地区肉牛基层养殖群体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调查结果如下(见表4):

 

 

 

着重指出,本轮调研所选取的对象具备一个显著的共性特点,即在饲养与经营管理方面特别善于精打细算,量入而出。而实际结果证明,这样的肉牛养殖投资者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养殖利润。纵观当前全国各大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生存现状,总体盈利水平不高,在行业中形成了“规模越大越赔钱”的普遍现象。但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养殖投资回报率与养殖规模之间并不构成反比例关系。而真正决胜于养殖环节的是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和务实的从业态度,具备以上素质的从业群体,即便因为客观上的技术经验不足而出现饲养方面的失误,依然能“以勤补拙”,最终获得可观收益。由此可见,规模化企业若想改善盈利难的问题,还是应从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入手进行查漏补缺,重点考量企业的技术体系是否成熟、决策部署落地执行是否到位、运营监管机制是否严谨,当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时,养牛本身的经济效益就自然而然可以显现出来了。

3.5  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遭遇“尴尬期”

近年来,我国肉牛与金融两大行业的联系愈发紧密,各路金融资本普遍看好肉牛业发展前景,投资兴趣浓厚。各地肉牛龙头企业对于进入资本市场更是显得意愿强烈、态度积极,期待以此拓宽融资渠道、充实资金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但目前双方在推进实质性合作的过程中却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投资热度持续高涨而投资回报率总体偏低。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肉牛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瓶颈主要包括以下4点:

3.5.1多数肉牛企业信息不透明,管理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及运营数据管理不规范,链接金融机构存在困难,无法与金融机构形成良性合作;而传统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对产业知识了解,无法判定肉牛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

3.5.2肉牛企业主要在固定资产(圈舍、土地、生物资产等)的投入,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认可。

3.5.3目前较多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肉牛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脱节,未关注融资结构和时间与肉牛企业的匹配。

3.5.4肉牛企业感觉引入外援后受制于人,内外部相互掣肘,外行领导内行,发展偏离了正向轨道。

由此可见,国内肉牛产业若想搭上资本的快车步入正轨,真正实现融资后的跨越式发展,依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3.6  牛肉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品牌消费意识不断增强

2018年,以“B10”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牛肉品牌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品牌牛肉企业努力顺应消费市场的变革与转型,积极推动终端销售向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电商及无店铺销售等新型零售业态转变,从而丰富了国民对于品牌牛肉的消费体验,增强了消费意识。

依托地方良种资源培育民族特色品牌以获得市场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已成为行业共识,以鲁西黄牛、郏县红牛等为代表的中国八大黄牛及以夏南牛、云岭牛为代表的育成新品种核心区开展牛业产业文化建设热情高涨。而与进口牛肉相比,肩负国家扶贫攻坚使命的肉牛引种项目的实施成效与社会期望值之间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在于外来品种对于国内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强,生产与消费之间缺乏有效连接,难以形成品种和品牌优势,集中表现出“有价而无市”的矛盾特征。

4  2019年我国肉牛产业前景展望

4.1  肉牛业市场行情持续利好

2019年,全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价格峰值将进一步刷新历史记录。由于架子牛行情居高不下,预计育肥牛价格在消费淡季(4-8月份)的回落幅度也会随之减小,而牛肉消费量依然会遵循典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受产能不足、牛肉走私打击力度持续加大及东南亚有限牛源持续消耗等方面的影响,我国肉牛业供需平衡关系将日益趋紧,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大幅下跌的几率极小(不排除由疫病风险带来行情变化的可能性),肉牛业已全面步入“高价时代”。

4.2  饲草料价格走低,养殖成本进一步下降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8年我国大幅增加进口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大豆产品,进口来源更为广泛,供应更加充足,导致 2019年初国内豆粕价格开始明显下跌。而非洲猪瘟造成的国内养猪业萎缩,也进一步加剧了玉米与豆粕等饲料价格的相对低迷,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玉米价格跌幅约为10%、豆粕价格跌幅高达20%~25%;对于肉牛养殖业而言,饲草料价格走低带动了养殖成本进一步下降,通过精细化饲养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显著。

4.3  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更趋于理性化,行业洗牌加剧

通过几年的亲密接触,肉牛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联姻”在经历了“蜜月期”和“尴尬期”之后,双方对彼此都有了更为清醒和客观的认识,资本的进入与撤出仍会在国内肉牛行业中频繁上演,但投融资性质的合作将更趋于理性化,社会各界对于肉牛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将会提出更高要求,疏于细节且缺乏务实精神和精准管理的企业将因盈利水平低下、资金链断裂而陆续被行业淘汰出局。

4.4  政府推动肉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力度继续加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有关内容,2019年国家将继续大力推动粮改饲项目,以东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粮改饲政策覆盖面和实施规模,完成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以上;推动牧区草牧业转型升级,以肉牛为重点对象组织实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项目。首次将肉牛纳入优势农产品保险政策支持范围,畜牧兽医局在部署2019-2020扶贫攻坚工作中也着重指出,将深化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金融保险支持畜牧业发展产业扶贫工作,国家补贴肉牛养殖保险的可行性方案将被正式提上议程,普惠性保险对于撬动肉牛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5  几点思考

5.1  非洲猪瘟给予我国肉牛产业的警示

2018年,非洲猪瘟在全国各地肆虐,致使国内养猪业蒙受巨大损失,从非洲猪瘟爆发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养猪业繁育和生产体系建设的漏洞;看到了社会对于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运输的质疑;看到了进口、走私产品入境所带来风险的不确定性,而这些问题也同时无一例外地存在于我国肉牛产业当中,其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养殖业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达到供需“紧平衡”,不仅包括全国总体供需数量上的平衡,还包括单位区域内供需上的平衡。当前,我国养猪业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往往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将全国划分成“主产区”和“主销区”,主产区的生猪及产品须经过跨省流通才能运送到主销区,然而从非洲猪瘟防控的角度看,又必然要求控制生猪移动,禁止跨省长途运输活猪的大流通,这就形成了难以化解的矛盾。我国肉牛养殖素有“北繁南育”、“西繁东育”的说法,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也被约定俗成为“牛肉消费黄金区”,也就同样存在着“非洲猪瘟防控”类问题的隐患;因此,从国家肉牛产业战略安全层面考虑,政府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大原则,综合考虑单位区域内产销互补因素,鼓励各个省份都保有一定规模的肉牛养殖量,区域内要大致做到供需平衡,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周边地区,不应盲目地禁养限养,而应有针对性地培育一部分高水平高质量的肉牛养殖企业,确保一定的自给能力,保证菜篮子安全。

另一方面,健康的中小规模养牛群体依然是我国肉牛产业的“蓄水池”和“主力军”。近年来,肉牛行业过热导致规模化企业扩张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度,成为制约规模化肉牛养殖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而中小规模养殖从业者通过家庭式的精细化饲养,不断积累技术经验,反而有效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获取到更为理想的利润回报,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通过非洲猪瘟事件再次证明,国内肉牛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而应逐步形成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引领、适度规模生产群体支撑的分工合作体系。同时强化政府动态监督、检疫,完善生物安全措施、规范行业标准、建设健康的上下游供应链,从根本上增强国内肉牛产业的“抗病能力”。

5.2  《流浪地球》启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不少观众对于影片的科幻元素津津乐道,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甚至触动科学家们纷纷出来进行“科普”,这样的“科普”对于看懂《流浪地球》固然十分需要。而更令人期待的是,《流浪地球》的大热,能否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科普热”?“科普热”对于年轻一代,尤为重要。不可否认,当下科普教育受冷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状。曾有报道,某省少年宫6000多名学员中,学习科技的只有8人,而占绝大多数的是学习文艺表演之类的。“星光大道”上的成名成星,也成为时尚的国民理想。再看近邻日本,从近代以来始终对于我国如芒刺背般的存在,在过去的18年中一共斩获18个诺贝尔奖,成为欧美之外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中国“科普”的“边缘化”令人焦虑,映射到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很多顽疾的存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全民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几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回归国内肉牛业,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依然在行业中盛行,践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倡导实用科学技术的钻研学习氛围,对于从根本上提升从业者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推动肉牛产业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CopyRight © 2017 深圳市云辉牧联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7162652号-2

需求定制

请填写您的需求,我们将尽快联系您